加拉太書三21-四20 2023.11.06-2023.11.12
靈修默想題目─加拉太書

11/6一 加拉太書三章21~22
一、神的律法是否與應許衝突?我相信聖經沒有矛盾,一生謙卑追求真理嗎?
答:絕對沒有。若是遵行律法能叫人得生命,稱義就真的基於遵行律法了。但聖經說:義人必因信得生(加三11)。既然得生命只有因著相信,所有倚靠遵行律法的人,都不能得生命,也不能稱義。

二、人在哪一個權勢裡面?誰能得著所應許的福?我完全脫離罪,享受自由嗎?
答:但聖經把所有的人都圈在罪的權勢裡面;所有的人在神面前都是罪人,也都被罪轄制。神所應許的福因信耶穌基督,歸給信的人。

11/7二 加拉太書三章23~25
一、因信得救的理未來之前,我們如何?我順從神的話,直到真理顯明出來嗎?
答:這因信得救的理未來之前,我們被看守在律法之下,直圈到那將來因信得救的真道顯明出來。律法是過渡的,直到因信稱義的真理來到。

二、律法扮演什麼角色?有什麼功能?我信靠、順從基督,有平安嗎?
答:律法是我們啟蒙的老師,使我們知道神至高至義的標準、自己無法完全達到神的標準;既然達不到神的標準,律法就進一步引導我們到基督那裡,使我們因信基督稱義。但這因信得救的真理既已來到,我們從此就不在啟蒙老師—律法的手下,而是信靠、順從基督。

11/8三 加拉太書三章26~29
一、相信基督和受洗,帶來什麼改變?我追求靈命成長,顯出神的美好嗎?
答:你們因信基督都是神的兒子,有神兒子的生命。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,都是披戴基督;在神面前不再是罪人,都是穿上基督之義的義人。我們既有神兒子的生命,就當追求靈命成長;既披戴基督,就效法基督,活出神的美好。

二、信徒怎樣歸為一體?怎樣承受產業?我接納不同國籍、種族的信徒,在基督裡成為一家人嗎?我為神永恆的國度努力嗎?
答:不論猶太人、希利尼人、自由人、奴隸,或男或女,因為相信基督,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體了。信徒既屬於基督,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,就照著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,承受產業,也就是神永恆的國度。

11/9四 加拉太書四章1~7
一、繼承財產的小主人孩童時如何?我在各樣環境中學習,不急躁,不埋怨嗎?
答:小主人雖然是未來承受全部產業的主人,但在孩童時,所受的待遇卻與奴隸沒有分別,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受教育,直到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。我們也是如此,在信仰孩童的時候,受管教於舊約律法各樣規條、禮儀之下。
註:「世俗小學」原指粗淺的道理或信仰初階教義,此處為舊約律法規條、禮儀。

二、我們怎能得到兒子的名分?我看重神兒子的身分,常向天父禱告嗎?
答:及至時候滿足,父神就差遺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,且生在律法以下,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,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。神又差祂兒子的靈,進入我們的心,使我們呼叫阿爸、父;可見,我們不是奴僕,是兒子了;既然是兒子,就靠著神為後嗣。

11/10五 加拉太書四章8~11
一、加拉太信徒有什麼錯誤、矛盾?我是罪、壞習慣的奴僕,或是義的奴僕?
答:他們從前不認識真神的時候,給那些本來不是神的偶像作奴僕。現在既然認識了真神,更是被神認識的,怎麼還要回到那懦弱無用的世俗小學,遵守各樣禮儀、規條,作禮儀、規條的奴僕呢?

二、保羅怎樣為他們擔心?我遵守真理,或使愛我的牧者擔心?
答:他們謹慎小心地遵守律法上的日子、月分、節期、年分等規條,保羅為他們害怕,恐怕他們要藉遵守律法稱義,就失去救恩。保羅過去所傳的福音、所作的工作都白費了。

11/11六 加拉太書四章12~15
一、v12保羅勸加拉太人當如何?我虧負人,或善待人?
答:你們要像我一樣,因我也像你們一樣,一點也沒有虧負人。

二、加拉太人曾怎樣善待保羅?我善待生病的親人嗎?我尊敬神的僕人嗎?
答:保羅第一次傳福音給他們,是因為保羅身體有病。那時,他們為保羅的身體受試煉,卻沒有輕看,也沒有厭棄保羅;反倒接待保羅如同神的使者,如同耶穌基督。為了保羅的身體,他們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保羅也願意。

11/12日 加拉太書四章16~20
一、保羅說出真理,結果如何?他怎樣面對艱難?我願為真理受苦、忍耐嗎?
答:保羅告訴他們真理;他們受割禮派的迷惑,竟以保羅為仇敵。保羅在敵視中忍耐,為他們再受生產之苦;再講述福音真理,直到基督成形在他們心裡。

二、割禮派熱心待人,有什麼目的?v18保羅怎樣回應?我真誠熱心善待人嗎?
答:為要離間加拉太信徒與保羅的關係,並且熱心回報他們。v18在善事上,接受熱心對待原是好的,不論保羅在不在他們那裡都應如此。只是割禮派不是行善,而出於詭詐、邪惡,要離間信徒與保羅的關係;這樣的熱心不要接受。



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
http://www.nkec.org.tw/group/html

來源網址:
http://www.nkec.org.tw/group/html/modules/sections/index.php?op=viewarticle&artid=52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