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道書二12-三22 2022.08.01-2022.08.07
靈修默想題目─傳道書
8/1一 傳道書二章12~17 一、v12作者觀察什麼?v13、14得著什麼結論?我敬畏神,言語行為有智慧嗎? 答:我轉念觀看智慧、狂妄和愚昧,在王以後而來的人還能做什麼呢?也不過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。v13智慧勝過愚昧,如同光明勝過黑暗。v14智慧人的眼睛在他頭上,能清楚看到遠處,做該作的事;愚昧人在黑暗裡行,不知何去何從。
二、v15作者內心有什麼掙扎?結果如何?我所作的能存到永遠嗎?約壹二17。 答:愚昧人所遇見的,我也必遇見,我為何更有智慧呢?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,死後被人忘記,永遠無人記念。所以,我恨惡生命,因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,我都以為煩惱,都是虛空,都是捕風,沒有永恆的價值。
8/2二 傳道書二章18~23 一、v18、19既然死是人生的結局,作者怎樣面對人生的勞碌?為什麼?結論呢?我為誰勞苦?為誰忙?參西三23,林前十五58。 答:我恨惡一切的勞碌,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,因為我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。v19那人是智慧是愚昧,誰能知道?他竟要管理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勞碌所得的。人生辛苦勞碌,所得卻歸他人,這也是虛空。
二、v20~23對日光之下的勞碌,作者心裡有何想法?為什麼?結論如何?他再思想什麼問題?結論如何?我為子孫勞苦、操心,或是為主?參啟十四13。 答:我心便絕望,因為有人用智慧、知識、靈巧勞碌所得來的,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,作為他的一部分。這也是虛空,也是大患。人在日光之下勞碌操心,究竟得著什麼呢?因為他日日憂慮,他的勞苦成為愁煩,連夜間心也不安。這樣的勞碌操心,也是虛空。
8/3三 傳道書二章24~26 一、v24既然勞苦所得要留給後代,人生可能的最好是什麼?這樣的安排是出於誰?我為能夠享用勞碌所得的感恩嗎? 答:人生莫強如吃喝,且在勞碌中享福,這也是出於神的手。勞碌不一定有所得;勞碌得來的,不一定能夠享受。享受勞碌所得的,是人生的極限。
二、v26神怎樣待祂所喜悅的人?怎樣待罪人?我的行事為人,神喜悅嗎? 答:神喜悅誰,就給他智慧、知識和喜樂。惟有罪人,神使他勞苦,叫他將所收聚的和所堆積的,歸給神所喜悅的人。罪人這樣勞苦,卻無所得,也是虛空、捕風。
8/4四 傳道書三章1~11 一、v1天下諸事有什麼特性?v2~8列舉哪些事有定時?v9結論如何?我順從神的帶領,等候祂安排的時間來到嗎?參賽四十30、31。 答: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所有事情都有定時。v2~8生或死,栽種或拔出,殺戮或醫治,拆毀或建造,哭或笑,哀慟或跳舞,拋擲或堆聚石頭,懷抱或不懷抱,尋找或失落,保守或捨棄,撕裂或縫補,靜默或言語,喜愛或恨惡,戰爭或和平,各有自己的時間。v9這樣看來,做事的人無法改變萬事的時間,在他的勞碌上有什麼益處呢?
二、v10神使世人勞苦,有什麼目的?v11神造萬物,有何特點?人有什麼特別?有什麼限制?我在人生的勞苦、試煉中,靠主得安息嗎?參太十一28~30。 答:神使世人勞苦,使他們在其中受試煉。v11神造萬物,各按其時,成為美好;又將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;叫世人在勞苦中尋求永恆的神。參徒十七26、27。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,人不能參透。
8/5五 傳道書三章12~15 一、作者認為世人的極限是什麼?與神有什麼關係?與二24比較,有何不同?我願積極行善,享受行善的快樂嗎? 答:世人莫強如終身快樂行善,並且吃喝,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,這也是神的恩賜。比二24多了終身快樂行善。
二、v14神所做的事,有什麼特點?與人有什麼關係?v15人所行的事呢?與神有什麼關係?我承認人的有限,敬畏神,按神心意而行嗎? 答: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,無所增添,無所減少。神這樣行,是要人在祂面前存敬畏的心。v15人所行的事,現今的事早已有了,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,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。
8/6六 傳道書三章16~20 一、v16作者看見日光之下有什麼事?v17他心裡說什麼?遭遇冤屈,我憤怒不平,或相信,未來神必有公義的審判? 答:我見在審判之處有奸惡,在公義之處也有奸惡。v17我心裡說,神必審判義人和惡人,因為在那裡各樣事情,一切工作都有定時。
二、v18對審判的奸惡,作者心裡再說什麼?v19~20為什麼這樣說?我只求物質享受,渾渾噩噩過一生,或按神心意生活? 答:這乃是神要試驗世人,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野獸一樣。v19~20因為世人遭遇的,獸也遭遇,弱肉強食都是一樣;人怎樣死,獸也怎樣死,兩者氣息都是一樣;人不能強於獸,都是虛空。兩者都出於塵土,也歸於塵土。
8/7日 傳道書三章21~22 一、v21人與獸遭遇類似,死亡也都歸於塵土,實際有何不同?我看重靈魂的需要超過身體的需要嗎?參可八36。 答:人的靈魂是往上升,獸的氣息(魂)是下入地。人是按照神的形像造的,死後人的靈魂離開地球,接受神的審判。獸的氣息卻非如此。
二、v22對於弱肉強食,人獸遭遇無異,死後都歸於塵土,作者有什麼結論?我看重永生,追求豐盛的生命嗎?參約十10。 答: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,因為這是他人生的一部分;他身後的事,誰能使他回來得見呢?日光之下,人最多只能在工作成就中享受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