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的畫像(三) 陳正宏 2020.09.13

講壇 生命的畫像(三) 陳正宏 2020.09.13
讀經:哥林多前書四章1∼16節

盧雲在新教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,他寫的書雖然都是淺薄,但是非常有深度。盧雲相當可能是有同志傾向的,他的性傾向是有這方面的可能,但是主都保守他沒有犯任何的錯。盧雲原來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學者,他擔任過哈佛、耶魯的教授,四處演講,著書等。但是他總覺得,這不是神要他過的人生。有一次他被邀請到法國方舟這個團體去,在那裡度假,也是順便休息。在度假當中,他看到了一個複製畫,是林布蘭特所畫路加福音第15章,浪子回頭的那幅畫。盧雲看到了那幅畫,心中相當的感動。之後有一個特別的機會,有特別的人,安排他到莫斯科美術館裡面,讓他可以不受打擾的專心看林布蘭特的那幅真跡,那幅真跡的大小,大概就是這個布幕的大小,是非常大的一幅浪子回頭。他花了大概一個禮拜的時間,幾乎都泡在這幅畫之前,與其說他在欣賞這幅畫,不如說他用這幅畫在靈修他的生命。他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幅畫,看林布蘭特怎麼表現父親,怎麼表現出小兒子,以及如何表現出這個大兒子。一個禮拜下來,在盧雲身上有很大的調整,他一方面被上帝的愛受到極大的感動,另外一方面,他發現原來自己過往的人生過的是大兒子的人生,他擁有世人所稱讚的身份地位,以致於他內心裡面有如同大兒子一樣有不夠柔軟、剛硬自傲的心,而這一幅畫像感動了他。

離開莫斯科以後,盧雲作了一個決定,他辭去了哈佛和耶魯的教職,就飛到加拿大,這個方舟團體所建置的一個叫做「黎明之家」,是專門照顧弱智、沒有任何生存能力的一群人,住在那裡。盧雲神父就成為這個院裡面的照護員,還不是什麼院牧,他就是一位照護員。他被分配到一個人名叫亞當,一位17、18歲的成年人,因為智力受影響,無法自理。盧雲的工作就是每天替他洗澡打理,一頓飯要花兩個小時去餵他。盧雲在那個地方待了10年,一直到1997年他離開這個世界。他形容這10年的時光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候,他在這裡體會到,原來基督徒走向下之路,才是真的走往上之路,用我們的話來講,就是走十字架道路。耶穌基督來到這世界上,就是走往下的道路,直等到祂復活,神將祂升為至高,是榮耀的道路。

弟兄姊妹,我們感謝主,我們當中很多的人,我們在世努力,神賜給我們某一個程度的身份、地位、財富和名望,這都是領受的恩典。但是不要忘記了,保羅給我們呈現的是另外一個畫面,當我們擁有這些的時候,我們依然是扮演那願意為福音受苦的、為福音擺上、付上代價的那個角色。過去在台灣我們可以看到,幾乎每一年的醫療貢獻獎,都是由這些宣教士獲得。而事實上,這些宣教士在世的時候,從來沒有得到這樣的一個表揚,他們從來都是默默的做人不要做的事情,直到有一天,我們政府才發現他們的貢獻。但願主也讓我們從這個畫面來學習。

最後第三個畫面,保羅提到他是一位父親的畫像。保羅說,我雖然這樣嚴厲的與你們對質,但是請你們相信我,我不是要叫你們羞愧,我乃是要警戒你們,好像我所親愛的兒女一樣,因為我是在耶穌基督裡面用福音生了你們。所以保羅在這裡提到,他對這些肢體,雖然批評,但是他說,我是你們的父親,他有一個為父的胸懷來看待在主裡面的弟兄姊妹。而且保羅為了他們的好處,必須要警戒他們,要規勸他們。這個經文的後段我們沒有讀,這段裡面父親有兩個不同的形象,一個是慈祥的,保羅希望他是扮演慈祥的,所以保羅說我要規勸你們,而且打發提摩太到你們那裡去,他要指教你們。但是保羅也知道有一些人不願意受教,保羅在後面就提到,如果你們不希望我扮演慈父的角色,那我只好拿著刑杖到你們那裡去,我變成是一個嚴厲的父親要責打你們。所以無論如何,保羅在這裡描述了他的第三個畫像,是一個有為父心腸的畫像,然後保羅在這裡特別說,所以我求你們要效法我。

如果說,奴隸的形象對應的是上帝,第二個如果說囚犯、流浪漢的形象是對應這個世界,那保羅說,對應主的教會、主的弟兄姊妹,我要扮演的角色、要活出的樣式就是一個為父的心。當然我們當中如果你是傳道人,你應該跟我一樣,很清楚知道,身為一個傳道人,格外需要有為父的心來牧養主所託付的一切。但是這個心,其實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應該效法,不在乎你的性別,不在乎你的年紀,有一個為父的心去對待你的弟兄姊妹。

今天在教會裡面,我們普遍習慣談的都是彼此相愛,我們要互相接納,互相容忍、包容,我想這都是對的。但是有的時候我們需要來嚐嚐另外一種味道,就是有人在愛裡面來規勸我們,有人帶著為父的心來勸勉我們,要改變,我們需要嚐一點這個味道。很可惜今天在教會裡面,有些弟兄姊妹不喜歡這個味道,因此很多人就不想扮演這個角色。在教會裡面只要有人對你有一點點批評也好,或者有些說詞,有意無意之間,我們就無法忍受,所以此地不行,那爺自有他處,所以我就換個教會。南京東路禮拜堂,我在這裡沒有得到好的對待,有人講我什麼,我不高興,那我就換一個教會。但是為了表示忠心,我就換到林森南路禮拜堂去好了,反正是同一個系統,或是就換到長春禮拜堂。有的人就換到信友堂,或是基督之家,都可以。如果我們不能一方面有為父的心,一方面願意接受,有人好像為父一樣勸勉我們,為的是我們的成長,我們應該要學習接納,學習去承受。

前一陣子我們教會有一個小組,有一個line群組,有一天我發現一位60幾歲的弟兄,上傳一張一位流浪漢睡在公園的照片。他就貼在小組群組裡,然後下面有一句話說,我們可以做什麼嗎?這有一點尷尬,對嗎?一位流浪漢,我們可以做什麼嗎?但是另外有一位弟兄,他本來就是一位比較基層的,但是他很熱心的。他就馬上回應說,這個人在哪裡,我去找他。另外一個人就回覆說,不知道耶,他有時候會去不同的地方。隔一天他又貼出來這位流浪漢在不同地方的照片,他說我知道他現在在那個地方。另外一個弟兄就說,好,我現在過去找他,但是他沒講怎麼找他。過一陣子,他貼上一張照片,就是他在現場拍那位流浪漢的照片。然後他說,我買了食物和水,過去找他,我要跟他交談,要把東西給他,但是這個流浪漢不理我、不接受,也不跟我說話,所以我只好把這些東西放在他的旁邊。這些照片和對話,就一位牧者的角度來看,其實蠻溫暖的,雖然我們都知道,我們好像不能做什麼,這個大概就要引介給專門作流浪漢的機構,但是我也很開心,主內的弟兄姊妹有一點阿Q的精神,他仍然願意嘗試去扮演一位僕人、流浪者,甚至一個為父的態度,嘗試去做一點點的關心。

弟兄姊妹,我們都是主的僕人,在這個世上,我們不是要去追求一般世人所追求的形象,我們是甘心樂意扮演僕人、奴隸、流浪漢,是為主而承受的。我們對人,尤其是對弟兄姊妹,我們要有為父的心,願意成為別人的祝福和幫助,甚至是勸勉,為的是使我們一同成長,這是何等的美!這是保羅生命的畫像,也是保羅囑咐我們要效法他的畫像,最後我說一個故事結束。

18世紀在德國興起了一群「敬虔主義」的人,所以我們稱他們為敬虔主義,這當中有一個特別的門派叫做「摩拉維亞」弟兄會。這個弟兄會可以說是一個宣教、社會關懷的一群人組成的,他們非常敬虔愛主,也非常關心這個社會,特別是那些弱勢有需要的人,他們也關心世界上還沒有聽聞福音的地方。他們的作法非常的極端,極端到有人把自己賣為奴隸,跑去到只有奴隸去的地方,為了福音的緣故。這個摩拉維亞弟兄會的創辦人叫做欽岑多夫,他是一個貴族,非常有錢。他信主以後就把自己所有的捐出來,然後蓋了一座城叫做主護城,在那裡收留了許多的人。欽岑多夫他一生為主擺上,有一次他到德國的一間美術館,看到了一幅畫,有極大的影響。多明尼可•法迪的畫家畫的一幅畫,名字叫做「荊棘中的基督」,也就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,頭帶荊棘的一幅畫。那幅畫下面有兩句話,代表耶穌基督對看畫的人說的,那兩句話是用拉丁文所寫的,內容是「我為你們捨了這些,你們為我捨了什麼?」欽岑多夫看到這幅畫、這兩行字,內心受到極大的感動,神對我們的愛這麼大,為我們捨了,那我能為他捨了什麼呢?因此這也成為影響到他,能夠在僕人的角色扮演出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原因所在。

但願我們效法保羅,因為他效法基督,同時請你記得,我們也應該成為別人效法的對象,如同我們等一下會唱的一首詩歌:使人從我們身上看見耶穌。請你跟旁邊的人說一句話:請你效法我。這句話我想我們大概沒有人敢講,沒有一個人覺得我配講這句話,但是為什麼保羅可以講這樣的話?只因為他是保羅嗎?不要忘了保羅要我們效法,意思是只要我們願意,我們都能夠成為別人效法的對象,只要我們忠心於神給我們的角色,我們甘願做十字架受苦的角色,我們願意像父親一樣的去關愛人,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成為別人效法的對象呢?別人可以藉著效法我們,更多的去效法耶穌基督,這豈不是我們一生當中該去追求的榮耀嗎?願主祝福我們,有一天我們真的是雖不完全,卻是可以對別人說,我可以成為你們效法的榜樣。(八月2日主日證道)
查詢其它....more 查詢其它....more
[ 回到 A-3 2011年講台記錄 | 查詢其它....more | 列印模式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