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是至寶(下) 程世光 2016.08.14
講壇 基督是至寶(下) 程世光 2016.08.14
讀經: 腓立比書三章1~12節

三、基督是至寶,你可以進入完全。
保羅以基督為至寶,得到什麼呢?

信基督而的得義
保羅能夠在基督裡,不是行律法的義。第9節「有因信基督而得的義」,不是指因信稱義的義,那是指義人的身份、義人的地位。而是相信之後,信靠、順從基督,而有義的行為、義的品格。

基督完全慈愛、公義、聖潔、善良、信實、智慧。信基督而得的義,就是相信、效法基督,生活愈來愈顯出基督的慈愛、公義、聖潔、善良、信實、智慧。這些美好不會自動臨到我們。要得到,就必須不斷禱告、祈求。

這也是相信父神而得的義,使我們能認識基督,曉得基督復活的大能。
六月第一個星期天凌晨一點多,我的手機響起。電話中,有位信徒說,看到一些奇怪靈界的東西進到房間,要我快快去處理。我到了以後,先進房間,奉主耶穌的名除去一切惡者的作為。

處理一陣子後,知道沒有靈界勢力介入,不是靈界的問題,是幻覺。但為了安撫當事者的懼怕,我留下。當信徒休息後,我坐在椅子上陪伴,書桌前一盞孤燈照著。大約三點我在椅子上半睡半醒。五點45分,我離開回新店的家;吃早餐,換衣服,預備南京堂第一、二堂的主日講道。照理說,前一晚睡眠不足,講道精神體力不夠。但那一天,主給我夠用的體力和精神講道,同工也說看不出來精神不好。這不是我有什麼,是主耶穌復活的大能,使我的事奉不打折扣。

曉得與主一同受苦
主耶穌不是為自己的錯誤受苦,也不是為自己的罪受苦,而是為遵行神的旨意受苦。與主一同受苦,就是為遵行神的旨意受苦。

我們周圍有許多令人難過痛苦的事。好像有孩子沉迷電玩,不肯讀書;有成年的孩子不肯工作,在家當宅男、宅女,成為啃老族;配偶有外遇,婚姻有小三介入,令你痛苦不堪;有不講理的父母,不斷挑剔指責,令你無所適從;有精神疾病的家人、親戚,全家不安。

面對十架苦難,耶穌在客西馬尼禱告。他一次禱告,求天父挪去十架苦杯,但不要按自己的意思,要按天父的旨意。他心裡知道要順從,但不能順從。第二次禱告,比較順從,但仍不能完全。第三次禱告,才完全接受,順從天父的旨意。

對於這些人生的苦難,我們需要一次、二次、三次,不斷禱告,求天父賜力量,直到我們接受這人生的苦難。像主耶穌完全接受天父的旨意,接受十架苦難。

效法主的死
效法主耶穌,接受苦難,到死完全順服天父旨意。耶穌在十架上,身體非常痛苦,心靈受極大的侮辱。但這些痛苦侮辱沒有辦法打倒主耶穌。他在十架上,堅持順服天父的旨意,為十架下恨他的人禱告,求天父赦免他們,因為他們所作的,他們不知道。在十架上,身體被釘不能作什麼。但在這樣的痛苦中,他帶領一個強盜悔改。連執行死刑的百夫長在旁邊,都說耶穌真是個義人。

K小姐是家中唯一的女兒,聰明伶俐,是大學的資優生。沒想到兩年內,愛她的乾爹過世,給她很大的打擊;以後愛她、了解她的爸爸也過世,令她悲哀傷痛;沒想到與她關係親蜜的義母也離世。每一個親愛的人過世,都是很大的打擊,三次大打擊,使她承受不了。她開始有幻聽,並且有躁鬱。幻聽就不知道所聽的是真、是假,生活就受很大影響。而躁鬱帶來痛苦,煩躁時,無法控制自己,不能靜下來;憂鬱時,什麼都不想作,生活沒有動力。這樣的疾病,使她開始厭世,不想活了。因為她資優,很聰明,有時躲起來,大家都不知道她在哪裡,她母親非常憂慮,不知她是否有意外,或自殺,非常著急。

在這樣艱困中,教會為她禁食禱告,求主助她謙卑信靠主,將一切傷痛交託主,拒絕一切凶惡陷阱,求主醫治她感情的創傷。禱告一個多月,感謝神,她去應徵,找到工作了。

期望像基督進入完全。
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。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,已經完全了;我乃是竭力追求,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要我得的。
或者,是保羅的期望。他希望能夠得到。

「從死裡復活」不是保羅不相信自己會從死裡復活。而是期望像主耶穌勝過罪惡死亡。為什麼主耶穌能夠從死裡復活?其他的人不能呢?主耶穌復活,是因為死亡不能拘禁他。為什麼死亡不能拘禁?因為主耶穌從未犯過任何的罪。因為世人都犯了罪,虧缺了神的榮耀,死亡的權勢能拘禁。罪的工價乃是死,所有的罪人都不能脫離死亡的拘禁。

主耶穌一生沒有犯過任何的罪。特別在十字架上,周圍的人恨他、罵他、譏笑他。不論怎樣苦,怎樣受侮辱、譏笑,主耶穌都沒有任何的埋怨、不滿、報復。「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」,不論怎樣痛苦,被仇恨和侮辱,保羅期望能像主耶穌那樣,沒有埋怨、不滿、報復、饒恕恨他的人。

「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」或「基督所要我得著的」就是 經得起十架考驗、完全無瑕疵的生命。保羅期望像主耶穌那樣完美。

基督是至寶
基督是至寶,你我可以靠主喜樂。基督是至寶,超過你我的一切。基督是至寶,你我可以進入完全。願你我以基督為至寶,得到基督要你我得到的。
(七月3日第一二堂主日證道)




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
http://www.nkec.org.tw/group/html

來源網址:
http://www.nkec.org.tw/group/html/modules/sections/index.php?op=viewarticle&artid=37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