晝夜禱告(上) 沈明鋒 2011.05.22
晝夜禱告(上) 沈明鋒 2011.05.22

講壇 晝夜禱告(上) 沈明鋒 2011.05.22
讀經:路加福音十八章1~8節

弟兄姊妹早安!讀四福音書時,不難發現耶穌在公開的講道裡,常會巧妙地引用比喻,也就是大量使用一些象徵性的語法,讓其講道生動並發揮更佳果效。講道運用比喻,可以幫助聽道的人對所講內容留下深刻印象,也比較容易讓人記憶。聖經裡的比喻,通常是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者是事件,來教導一項重要的真理;透過熟悉的人事物,拿來做為類比或對比,然後將重要的信息帶出來。

想要瞭解一個聖經比喻的用意,就須要先從這比喻的整體面來思想,到底這比喻之主要目的是什麼?為什麼要舉這樣的比喻?再者,通常在比喻裡頭會談到許多相關的細節,在解析時如果對這些細節、甚至對每一個字,都想要非常仔細的去分析,很多時候反而會忽略那比喻真正的意涵,讓整個比喻顯得零散、失去中心焦點。但是如果完全忽略細節,可能也會把比喻當中很豐富的內容或教導給忽略掉了。所以解釋比喻的時候,對於細節部分到底要怎樣拿捏,須要求神給智慧,才能夠真正明白、且豐富得著在比喻裡面的重要教導。要正確解讀一個比喻,也必須要從其上下文來做瞭解,才會知道為何要在那個場景來講這樣的比喻。

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

今天早晨要讀的經文,在路加福音十八章。第一節開始就提到:耶穌設一個比喻,是要人常常禱告、不可灰心。所以,這個比喻已經直接指出其主要目的,就是要人「常常禱告、不可灰心」。

談到禱告,禱告最大的失敗,就是灰心。當為某件事情、為某個人祈禱,過了一段時間沒有得到回應,好像禱告沒有被成就,因此就失掉了信心。禱告一次、兩次,也許是一天、兩天,一個禮拜、兩個禮拜,或是一個月、兩個月,甚至禱告可以持續一年、兩年;然而當所禱告的事情沒有按照自己期望實現的時候,很多人內心裡面就開始起了懷疑:為什麼禱告神沒有回應?為什麼祂沒有按著我所期待的成就呢?是不是祂不愛我?神到底有沒有垂聽禱告?到最後,甚至懷疑神是否存在,祂是不是又真、又活的神?

禱告很容易有始無終,所以耶穌特別舉這個比喻,教導人要不灰心地禱告。人禱告最常為自己的難處祈求,比如說:與親友的關係有障礙,就禱告希望情況能夠快速好轉;或者是身處經濟的難處,無論是就業、是財務上產生困難,也會來到神前禱告;或是在夫妻互動、婚姻上面出了問題,一樣會求告神。然而,常因為禱告過了些時日,神沒有按所希望的實現,我們就不願意再繼續禱告了,就將那件事情從禱告項目中移除,甚或索性就離開神。

在信徒禱告事項中有一件很重要的項目,就是為還沒有信主的親友能夠接受福音禱告,這類的禱告通常須要一段更長的時間。信徒為其親友信主禱告,連續禱告個十年是挺常見的;有人禱告了二十年、三十年,就是期盼家人能信主。有一位著名佈道家慕勒,他為一個好朋友禱告,就足足禱告了五十年。今天想要問的是:你有關心家人靈魂得救嗎?有在為親友信主認真地禱告嗎?已經禱告多久了?是否持續不斷、恆切地為他們禱告?直到今天仍然在禱告嗎,還是老早就將他們放棄了?

路加福音有很多禱告方面的教導,耶穌提到的「主禱文」就是在教導信徒如何禱告。耶穌另設一些比喻,指出怎樣的禱告是正確、什麼樣的禱告是錯誤的。例如說:對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在禱告中標榜自己有多好,對照自知有罪的稅吏進到聖殿搥胸頓足、求神開恩憐憫他,耶穌指出稅吏的禱告會蒙悅納。耶穌又舉比喻說:有人夜半到朋友家求餅,縱然朋友起先並不情願幫忙,只因他情詞迫切的求,至終還是能夠得到應允。

今天的經文路加福音十八章第一節到第八節,這比喻的用意非常清楚,在教導信徒要恆切地禱告。前面提過要解釋比喻時,也須要去查看前後文;為什麼十八章一開始就記載耶穌設一個比喻,是要人常常禱告、不可灰心呢?原來在十七章後半段,耶穌談到人子再來時的景況。耶穌指出:人子降臨的日子就像在挪亞的日子一樣,那時人又吃又喝、又嫁又娶;也好像在羅得的日子一樣,那時人又買又賣、又耕種又蓋造。不知不覺間,人子就顯現了。當那日,有兩個人分別在牀上的、在推磨的、在田裡的,其中有一個被取去、有一個被撇下。主再來的日子要像在挪亞、在羅得的日子一樣,人又吃又喝、又嫁又娶、又買又賣、又耕種又蓋造,這不就是我們今天日常生活的寫照,難道這有什麼不對嗎?問題是人在日常生活中,完全不知敬畏神,心裡所想的盡都是惡;所追求的就是名利、慾望的滿足,以至於在不知不覺當中,主就來了。

而身處在這彎曲悖謬的末世,信徒要想遵照神的話來行事為人,要繼續持守純正信仰,是要面臨極大的挑戰。末後的世代,必有磨難的日子來到;信徒會被欺壓,會遭遇許多艱難,會有冤屈、困苦,這種對基督信仰不友善的大環境,是信徒所無法改變的。所以耶穌提到這個比喻,要信徒恆切地禱告、堅忍地禱告。

禱告是惟一出路
─寡婦遭遇對頭,只能官府求助
─末世環境艱困,靠主才能得勝

耶穌怎樣使用這比喻來教導不灰心地禱告呢?第二節說:某城裡有一個官,不懼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。那城裡有一個寡婦,常到他那裡說:我有一個對頭,求你給我伸冤。比喻提到有寡婦要伸冤,經文裡面並沒有交待到底她是受到什麼樣的冤屈,那個對頭是怎麼樣欺壓她。然而談到寡婦,寡婦是屬於弱勢族群;在耶穌當時的社會,孤兒寡婦更是絕對的弱勢。她們無依無靠,沒有任何人會去幫助她們;官府是孤兒寡婦惟一可以伸冤的管道,她們非常需要作官的人為其主持公道。在摩西的律法中,對於孤兒寡婦是有給予保護與照顧的,只是人並沒有遵行神的話,以至實際上她們常常受到欺壓,受到不公平的對待。

比喻提到這個寡婦有一個對頭,既然她本身是無權無勢、無依無靠的人,怎麼還會跟別人結怨呢?我想很明顯的,應該不是這個寡婦在與人爭權奪利當中跟別人有了衝突,而是她平白的遭受欺負,她須要得到公義、公平的對待。當有人用權勢來欺壓她,寡婦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求告,就只有來到官府,希望這位握有權責的官,能夠為她伸張正義。神在人間設立審判者,為的是要代表神來賞善罰惡,讓神的公義透過這種機制能夠彰顯出來。所以為官的人有權力、更有義務,必須要伸張正義才對。可是耶穌在比喻中卻告訴我們說,這個作官的既不懼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。換句話講,他只看重自己的權位,只顧到自己的利益,沒有扮演好應有的角色,沒有善盡他該有的職責。據瞭解在耶穌那個時代,那些為官者就已經非常腐化,整個社會風氣已經十分敗壞。百姓要去官府求助,不但不會受到公平的對待,還須要行賄才走得通。比喻中的那惡官正是如此,只為自己著想,完全不顧是非、不講道義。

這個惡官不敬畏神,也不尊重世人。當一個人內心沒有神,就不會真正的尊重人;人所以目中無人,主要就是因為心中沒有神。當一個人心中沒有神,就以自我為中心,以為自己就是神,不愛真理、不求公義,只按著自身利害行事。在當時城裡的情況,雖說是得面對這樣的惡官,可是就這個寡婦來講,卻是她惟一的出路,她沒有任何人可以撐腰,只有按著律法的定規來到官府求助。耶穌設這樣的比喻,讓我們知道在末後的世代,信徒是沒有辦法靠著自己改變所處之惡劣環境的。在現今的社會上,無論是校園裡的霸凌事件,是職場中種種不公不義的事情;所見的好像作惡的人能夠飛黃騰達,而好人卻常會遭受欺負。當看到這些不公義的景況,我們心裡難免氣憤,但是對所在的大環境卻無可奈何,我們沒有辦法去做任何的改變。

聖經告訴我們,末後的日子必有危險來到,因為人專顧自己、貪愛錢財、狂傲自大。今天的社會似乎人都很自我,甚至說出「人不自私,天誅地滅」的話,整個價值嚴重扭曲變形。人狂傲自大、違背父母,青少年讀一點書,會使用一些科技產品,就不把父母放在眼裡,以為父母落伍、父母所講的話就是嘮叨,一點也聽不進去。青少年所知道的其實非常有限,卻常自以為是,從網路上蒐尋資訊,也不懂分辨是對、是錯,就通通信以為真。聖經早就說過,在末後的世代,人要違背父母、忘恩負義,無親情、不解怨;人跟人中間常有紛爭,不願意追求和睦;性情兇暴,不愛良善,任意妄為。

在過去幾週的台灣社會,媒體不斷報導校園霸凌事件,一群、一群的青少年,眼睜睜看著同學受欺凌,不但不去制止,竟然還圍在旁邊吶喊助虐。再看各地的飆車族,對於不相干的用路人,竟任意攔車兇狠打罵,甚至拿器械亂砍、亂殺。我常在想:這些不良份子毀壞他人的財物、車輛,物質的東西壞了還可以再修,但是這些年輕人、這些學童他們的心地壞掉了,該怎麼辦呢?校園霸凌事件帶給家長極其困擾,今天要把孩子送進學校,你會擔心霸凌嗎?但是哪個學校沒有霸凌?又如進到職場工作,老闆要求做不合法的事,跟聖經的法則明顯違背,實在無法在這麼不好的環境繼續待下去。問題是能夠換到哪裡,哪個企業是真的按照聖經法則在運作呢?所以,不停地轉換工作不是辦法,不斷地更換學校也不可行,那信徒該怎麼辦呢?在這末後世代,信徒靠著自身力量是無法改變種種惡劣環境的。當面臨困難、面對冤屈時,信徒只有一個出路,就是到神面前禱告。(下期待續)





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
http://www.nkec.org.tw/group/html

來源網址:
http://www.nkec.org.tw/group/html/modules/sections/index.php?op=viewarticle&artid=24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