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享安息的人生(下) 陳正宏 2008.11.02
講壇 得享安息的人生(下) 陳正宏 2008.11.02

讀經:馬太福音十一章28∼30節、希伯來書三章16節∼四章1節

效法主、服事主得以享受安息
有一本書叫「主啊!改變我」,這書至今已二、三十年,對我影響很大。在我的禱告裡面,當我面對主時,很多時候會說:「主啊!改變我」。改變我的生命更像你,如果我的生命不像主,我一切的追求都是枉然!我一定會跟人有衝突;一定會有很多的怨恨;也會有很多的雜音,從我的生命中發出來。有一次到台中榮中禮拜堂,也是我過去聚會相當久的母堂。每次領受聖餐時,都有一位大提琴家,拉著大提琴陪伴我們。有一次她突然停下來調音,之後她又開始拉。聚會結束後,我對這姐妹說:每一次我領受聖餐時,妳的音樂都帶給我極大的安息。但我不明白為何妳要調動琴弦呢?在我聽起來很美啊!她跟我說:做為一個音樂家的耳朵,要不一樣。因為她聽到有一個音不夠準確,所以她聽到拉出來的聲音是不和諧的。這帶給我很大的省思:我們都是按照上帝的形像所造,理當要發出最悅耳的聲音。上帝是那偉大的演奏家,可是身為器具的我們,如果沒有對準音弦,我們發出來的聲音,可能就是噪音。不但自己沒有辦法得到安息,別人聽了也不舒服。

耶穌告訴我們,進入安息很重要的就是「學祂的樣式」。接著耶穌說,進入安息還有一個很重要,而且更深的學習,就是「負我的軛」。耶穌講這句話,是對比於當時的拉比。因為當時的拉比,是呼籲人們到他們面前,學習律法的軛。他們透過學習並遵行律法,以表達他們對上帝的敬虔。他們認為曉得律法,可以幫助他們進入上帝的安息。結果在耶穌的眼中看到,是更多的人擔重擔。於是耶穌發出這完全不同的聲音,祂說:你們來負我的軛,我的軛是輕省的,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負主的軛從某一個角度來講,是我們除了效法主之外,並與主一同服事。我們服事上帝,我們與主一同負軛,也會讓我們的生命得享安息。在你的信仰歷程中,或許曾有如此的經驗,就是當你非常的勞苦服事上帝的時候,你的心卻感覺到非常輕省。

我做學生工作,常常邀請學生到家裡來聚餐,讓他們感受家庭的溫暖。但是學生有一個外號叫做「蝗蟲」,只要他們到過我們家,就好像蝗蟲過境,所有的東西都一掃而光。蝗蟲就是吃完就走了,在他們走了之後,我們要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清理打掃。請學生真是蠻累的,但是我有好幾次經驗,和太太在收拾完後,很累的坐在沙發上,我們互望並相視而笑。因為在我們的內心裡,並不覺得勞苦,而是感受到一種喜樂、一種安息。由於我們知道,服事這些學生,就是服事主。而我們與主一同負軛的時候,我們的擔子不是沉重的;而是輕省的、是容易的。反過來說,如果我們的人生,若沒有與主一同負軛,則你擔的擔子是重擔。我們成為基督徒之後,我們仍要負擔子,仍要負軛。不同的是,我們過去是負自己的軛、負別人的軛,但是現在我們願意負主的軛。神就把我們的重擔,轉化成為輕省的。你想要人生的擔子是輕省的,就要與主一同負軛,你的人生一定得以享受。

與主同工進入安息
多年前我到英國,去探望宣教士並旅行。英國的鄉村極其漂亮,因為他們在五點吃完晚飯後,天還很亮,於是他們就在花園裡除草、清理。在那裡旅行時,真的帶給我極大的安息。但在這過程中有一件事,讓我更深的體會到安息的意義。有一天我們在鄉村的別墅,於晚餐後在陽台外面,欣賞著大地如畫的景緻。我們喝著英國茶,心裡很享受,於是我對著旁邊的宣教士說:這國家真漂亮,如果一輩子能住在這裡多好。不料我聽到的回答是:你喜歡這裡,那你留在英國,我回台灣去。因為宣教士要照顧母親,必須待在英國三年,不能在台灣服事。而當他如此回應,令我不解且非常訝異,為何面對這麼美好的地方,他居然說寧可讓給我,而要回台灣?就在隔天當我喝著茶,突然上帝和我有一段對話。上帝說:你喜歡這裡,是嗎?我說:是啊!上帝說:如果讓你一輩子都住在這裡,而什麼都不做,你要嗎?我突然間好像被上帝提醒,對啊!我的人生,難道是追求這樣靜態的安息嗎?不是的!突然之間我懂了。這位宣教士,為什麼這樣回答我?因為他的人生,不是要找到一個美麗如畫,如同天堂一樣的地方,安祥的度一生。不是的!在他心裡面真正的安息,是能夠負主的軛。他要的不是英國鄉村的美好,他要的是能夠回應上帝的呼召,能在台灣服事許多的人。我終於明白「安息」不是「休息」,安息是進入與主同工的那種美好。雖然還是會勞、會苦,但是當你經歷到,在主裡面負主軛的安息,你的擔子是輕省的。這是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所告訴我們,得享安息的人生,極其重要的信息。

信靠倚賴主才能有安息
另外,我要再從希伯來書來看「安息」的信息。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,在某個角度是安息的應許,這乃是上帝賜福給人的一種實現。但這種實現是暫時的、是表徵式的。真正的安息是在耶穌基督的身上,才能完全的得著。我們剛才讀到的詩篇九十五篇,或希伯來書三章所提到,為何他們不能進入安息呢?是因為他們不信耶和華上帝的作為。在出埃及記到約書亞記,以色列人在曠野裡繞了三十八年,結果這不信的一代,全部死在曠野。當時的以色列人,每當他們在曠野有需要的時候,上帝就為他們滿足;沒水喝,上帝給他們水喝;沒東西吃,上帝就餵養他們。非常稀奇的神蹟是,在申命記和民數記有提到,他們在曠野四十年,他們的衣服沒有穿破,鞋子也沒有穿壞。上帝不斷的供應,以色列人卻覺得不滿足,所以他們不斷的想回埃及。這段聖經對我們現代人希望得享安息,有一個很重要的啟發。除了我們剛講到的真正得安息,是在耶穌基督裡面才有之外。真正得安息,是效法耶穌的生命,是能與主一同負軛。就是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,學會信靠上帝的供應。當百姓們要的更多,他們不滿足這些的時候就抱怨,就開始不信靠上帝,以至於他們沒有辦法進入安息。我特別分享這個信息,因為面對這個全球不景氣的年代,很多人都很勞苦,對基督徒來說,也無法避免。校園團契這兩、三年,我們所收到的奉獻,已經遠遠低於我們所需要的,這些對我們來講是一個現實。但是做為一個基督徒,和世人有什麼不一樣?就是在這不景氣患難的環境當中,我們是否仍然選擇信靠上帝,倚賴祂的供應?如果我們信靠、倚賴祂,我們的心就不受衝擊,也才能有安息。

得享安息與主同喜樂
幾年前到以色列,去做耶穌行蹤的巡禮,這是我人生中的奇妙經驗。當我們要去聖地,就思想聖經裡面的歷史,從這當中有所反思。在去以色列的行程中,當我們一行人,第一站到了埃及,就發生一件嚴重的事情,就是我們全團的行李都不見了。當時已晚,所以旅行社,就帶我們匆匆忙忙的去小商店買日用品,然後進旅館休息。心想明天行李就應該會到,結果到第三天行李還是沒找到。悽慘的是所有的東西都沒有,導遊又帶我們去買換洗的衣服。到第五天還是沒到,又再去採買一次,一直到第七天行李才找到。原本一個人只帶一個皮箱去,當我們回來時都帶兩個,因為都買了額外的東西。在這過程中我感觸良多,行李不見的時候,團員就開始抱怨、埋怨。去買東西的時候,又有人抱怨在那麼簡陋的地方,都沒有名牌可買。我深刻的體會到,走在以色列人的路徑中,原來我們就是以色列人!因為行李不見了,衣服不夠換,許多人就抱怨,彼此相爭,我們真是像當時的以色列人!另外一個感受就是,我和大家一樣買了幾件換洗的衣服,但愈來愈覺得這些就夠了。這些換洗的衣服就足夠我們度過這十二天的旅程,沒什麼大不了,也沒什麼困難。但卻有很多人,當他得不到滿足時就抱怨。此後我讀以色列人不信上帝的這段經文時,便不敢帶著審判的眼光來看他們。主啊!憐憫我,我和他們一樣,常常抱怨,特別在環境艱難的時候。求主幫助我們,得享進入安息,在我們的生活,和各樣的處境當中,我們學會倚靠神及其供應。

耶穌說:天上的鳥,上帝尚且供應牠,何況是我們?不管這個世界如何的變遷,你的生命遇到何等大的難處,真正要得安息,就是學習信靠祂。信靠祂的帶領;信靠祂的供應。當我們心中對著祂,有這樣信靠的時候,必可得享安息。求主幫助我們得享安息,並進入安息。讓我們的人生裡,能藉著來到主的面前;藉著效法耶穌基督的生命;藉著承擔使命;藉著凡事信靠祂的供應,而與祂一同喜樂。 (9月21日第一二堂信息 鄭琬如記錄)




這篇文章來自 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 NKEC on WEB
http://www.nkec.org.tw/group/html

來源網址:
http://www.nkec.org.tw/group/html/modules/sections/index.php?op=viewarticle&artid=1789